标准化种植实现牡丹产业“厚”积累

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在菏泽,牡丹种植传统绵延不绝,基层牡丹农技师遍地开花,成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今年67岁的孙文海是菏泽百花园的一名牡丹农技师,在同为花农的爷爷、父亲的影响下,从20多岁开始接触牡丹,至今已有40多年,参与培育出300多个牡丹新品种。“紫绒球”“玉楼点翠”“紫凤娇艳”等一些珍贵的牡丹品种,都来自他的精心培育。

“定向杂交、远缘杂交、鲜切花品种……”这些专用术语,孙文海信手拈来。他告诉记者,培育一个好的新品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播种到开花,需要六七年。接下来每年把不好看的花筛选掉,稳定了才能繁殖,成功繁育5株以上才能定名。

“我小时候就在牡丹园里玩儿,看大人培育牡丹,后来,我又在牡丹园里培育牡丹。菏泽人对于牡丹非常有感情,像我这样的老农技师,在菏泽每个牡丹园都有。”孙文海说,为了支持他的育种事业,菏泽市牡丹区专门建立了孙文海工作室。

近年来,催花牡丹市场发展迅速,为了顺应产业新趋势,菏泽市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对牡丹的花型、花径、花蕾都制定了等级要求。在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加持下,菏泽观赏牡丹的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化程度显著提高,已建成牡丹种苗、盆栽、切花等标准化基地近30个,催花质量逐年提升,牡丹年宵花产量超40万盆。

在牡丹研发方面,越来越多的专业力量加入新品种育种工作,与众多民间农技师一起成为牡丹育种的主力军。菏泽已有牡丹科研机构20个、牡丹专利200余项,制定各类牡丹产业标准60余项。去年,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现在,菏泽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