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中信农业已在巴西进行了大量投资,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帕拉卡图建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雇佣员工超过1600人,累计投资超过4亿雷亚尔。中信集团及其旗下研发单位隆平高科董事长刘志勇在本周二于上海举行的“巴西-中国2025经济价值峰会”上透露,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巴西的业务规模。“中信和隆平将继续加大在巴西农业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在研发和生产方面,”他在接受《环球报》采访时表示。
这一扩张战略也得到了其他中国大型企业的响应,例如中粮集团。集团政策与战略总监郭俊平指出,中粮在巴西的业务不断扩展,涵盖港口、加工厂和出口仓储,用于将巴西产品出口至中国。
“我们现在希望提升生产、加工和运输能力,同时覆盖更多的农户和合作社,”郭俊平在“中国产业如何推动巴西农业增长”专题论坛上表示。根据报道,中粮还投资2.85亿美元,在桑托斯港建设中国境外最大的港口码头,预计到2026年,该码头每年可处理1450万吨货物。
与此同时,巴西也从中国对其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中获益良多。中国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中产阶级的壮大是推动需求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
苏萨诺公司亚洲区总裁巴勃罗·吉梅内斯·马查多指出,中国正致力于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推行‘双碳’目标,正在用可再生产品取代化石产品,这为像苏萨诺这样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马查多表示。
2024年,巴西对中国出口了48亿美元的木浆,比去年增长了21%,据巴西林产品工业协会(Ibá)统计。马查多还强调了巴西在克隆林业种植方面的竞争优势,这种技术保证了树木的基因一致性,提高了产量,并减少了土地使用。
巴西农业与畜牧联合会/国家农村学习服务系统(CNA/Senar)对外关系副主任费尔南达·马谢尔指出,中巴日益密切的监管合作将为巴西带来机遇。“生物技术对提高生产力、保护环境、避免开垦新耕地至关重要,”她解释道,同时也提到应当将小农户纳入出口体系。
然而,巴中贸易的增长也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唐纳德·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其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巴西国际关系中心(Cebri)中国项目协调员拉里萨·瓦霍尔茨提醒,巴西需关注潜在风险。
“中美是两个高度互联的大型经济体,它们达成某种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如何应对其对华贸易逆差?除了农产品之外,他们还会出口什么?这是对巴西农业的一个警示,”她说道。
尽管如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傅文革对中巴合作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尽管存在中美之间可能谈判的讨论,但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将持续深化。“我认为中美之间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太可能影响我们与巴西的伙伴关系,”傅文革指出,他正组织一支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巴西探索新的商业机会。
“巴西-中国2025经济价值峰会”由环球出版社和《经济价值报》主办,得到了巴西国际关系中心(Cebri)、BRF、Marfrig、Cedae、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巴西发展工业贸易服务部、里约热内卢市政府、CNA/Senar、比亚迪、华为等多家机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