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证明制裁未能阻挡中国创新步伐

华盛顿的限制反促中国创新,暴露霸权战略的局限性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近期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再次证明了美国的科技封锁和制裁政策无法阻挡中国的创新步伐。据《环球时报》社论指出,该模型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且研发成本远低于国际同行,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关注。

美国制裁未能遏制中国AI发展

2022年以来,美国政府严格限制高性能英伟达(Nvidia)芯片出口至中国,试图延缓中国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然而,DeepSeek成功克服芯片限制,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仍取得技术突破,反而加速了自主研发进程

这一现象印证了一个悖论:外部封锁不仅未能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反而倒逼本土企业突破瓶颈、实现技术自给自足

全球产业链面临调整,美国策略适得其反

经济学家泰勒·科恩(Tyler Cowen)指出,尽管芯片禁令使中国获取部分高端硬件的难度增加,但也激励了本土替代技术的崛起。这一意外的连锁反应削弱了美国以“供应链卡脖子”为核心的制衡策略,同时也给全球产业格局带来变数。

不仅如此,美国自身科技企业也因制裁遭受损失。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商失去了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也承认,DeepSeek等中国企业的突破将让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更易获取

科技竞争不应演变为科技对抗

如果全球科技竞争缺乏明确规则,最终可能走向全面对抗。社论指出,中美若能在AI伦理标准制定、跨境数据治理和网络安全防范等领域展开合作,将更有助于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美国一再采取封锁和孤立策略,不仅未能削弱中国,反而加快了中国科技产业的独立化进程。以华为为例,在遭受芯片和供应链封锁后,该公司依然保持强劲的创新能力,这已充分说明制裁政策的失败

DeepSeek成功彰显中国科技韧性

DeepSeek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再次印证了**“小院高墙”战略终将伤及自身**。美国若继续采取技术封锁策略,最终可能对其自身科技生态和全球影响力造成更大损害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科技竞争格局,华盛顿或许应重新审视其以封锁和制裁为核心的外交政策,以避免将自己推向科技霸权的对立面。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