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学者讲述巴西-中国电影交流的“前世今生”

近几年,巴西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与此同时,文化层面的交流也进一步加深。巴西《圣保罗州报》11月2日刊发题为《中国电影及巴中关系》的专栏文章,介绍两国电影交流的“前世今生”,作者系帕拉伊巴联邦大学(UFPB)博士、巴西文化权利研究所成员吉尔玛拉·贝尼维德斯(Gilmara Benevides)及巴西利亚大学(UnB)博士、巴西利亚大学全球研究中心秘书长保罗·梅内切利(Paulo Menechelli)。专栏内容摘编如下:

巴西与中国的关系始于二十世纪初,但在本世纪得到加强。随着巴西加入金砖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增多,中国成为巴西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是,除了贸易关系,巴西人对中国文化不同方面的兴趣也在增加。因此,关于中国的研究越来越多。奇怪的是,之前巴西对中国了解甚少,而这个国家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如此重要。

特别是在视听领域,中国的电影产业前景非常广阔。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影厅数量最多的国家,仅仅4年之后,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不过,在抢占海外票房方面,中国电影也面临着一定难度。

这种困难,在巴西市场中,和美国电影占主导地位相关。根据巴西国家电影局(Ancine)的数据,2019年,巴西电影院观影次数最多的10部影片中,有9部是好莱坞制作,只有一部巴西国产电影。但这种现实并不代表巴西巨大的种族和文化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就包括中国移民的存在。1890年,巴西政府颁布第538号法令,以规范进入本国领土的移民,两年后,中国和日本移民获准进入巴西。首批中国移民于1900年8月15日抵达。

提高中国文化在巴西电影市场中知名度的举措之一出现在2017年9月,当时中国和巴西签署了合拍电影协议。该协议规定,巴西和中国电影公司的合拍片将被视为本土电影,即可享受两国可用的公共融资机制。尽管该协议尚未生效,但协议签署的同年,600家中国电影院放映了罗伯托·柏林厄(Roberto Berliner)指导的巴西影片《尼斯·疯狂的心》(Nise–O Coração da Loucura),这部电影也成为第一部在中国商业发行的巴西电影。

2017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巴西青年导演米连娜·德·莫拉·巴尔巴(Milena de Moura Barba)在北京拍摄了纪录片《歌唱人生》(Canções em Pequim)作为她的毕业作品。通过采访她在北京生活时遇到的真实人物,米连娜巧妙地展示了音乐和电影如何触动和联系世界各地的人们。

近期的另一部电影,是纪录片制作人马塞洛·马查多(Marcelo Machado)的《竹桥》(A Ponte de Bambu,2020年),讲述了记者杰米·马丁斯(Jayme Martins)和他的家人在20世纪60年代移民到中国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激烈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影响了影片中的主角们。

2021年9月,巴西电视台TV Cultura和CPFL研究院推出的“哲学咖啡”(CaféFilosófico)节目中,有一堂圣保罗大学(USP)传播与艺术学校教授塞西莉亚·梅洛(Cecília Mello)介绍中国电影概览的课。在不到30天的时间内,这堂名为“中国电影世代和地理”(Gerações e Geografias do Cinema Chinês)的课已经获得了超过2600次观看,可见公众对中国视听制作的兴趣日益浓厚。

该活动是第五届“巴西-中国交流”的一部分,旨在建立中巴文化之间的合作、对话和理解。CPFL研究院还推出了中国电影展(Mostra de Cinema Chinês),由艺术家和文化制片人阿莱·亚马孙(AlêAmazônia)挑选了十部中国经典影片,配有葡萄牙语字幕,可在CPFL研究院的YouTube频道上免费观看。此外,11月,由西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孔子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圣保罗中国电影展也在线举办。

近年来,出现了数个研究和推广中国的平台,其中之一是“Observa China”(观察中国),在2020至2021年期间举办了80多场在线免费活动,演讲者包括大使、教授、企业家、艺术家等,目的是在这个对中国的讨论如此之多的时刻,拓展人们对中国文化不同层面信息的了解。

2020年,对于中国人,包括生活在巴西的华人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基于反华和仇外心理的犯罪事件反复出现。不过,一旦这股仇恨浪潮过去,文化之间的交流可能代表巴西和中国之间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可能性。在危机时期,艺术通常被用作外交工具,拉近人民之间的距离。而视听文化,无论是在电影大屏幕,还是在手机小屏幕上,肯定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