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投资前景 外资加码中国制造业
新华社记者汪海月
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首家全资控股电池系统工厂——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投产首套高压电池系统。
总投资额超过1.4亿欧元,该公司初始年产能可达15万至18万组高压电池系统,将供应大众安徽于今年底正式量产的纯电动车型。电池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中,有96%由中国本土化供应。
“这进一步保障了大众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标志着集团持续推进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本土化,将为汽车产业生态和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康诺一在投产活动上表示。
从“世界工厂”迈向“智造强国”,中国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也吸引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加码中国制造业,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列车,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商务部1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34.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5%。
今年以来,世界制冷行业巨头丹佛斯集团在中国投用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空中客车在中国投资建设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破土动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建筑正式封顶……一批批外资制造业重大项目在华落地,彰显对华投资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研发与创新活力、丰富的人才储备等优势是全球制造业企业来华发展、投资兴业的引力和信心所在。
作为全球材料科学领域领先企业,美国康宁公司自1980年在中国开设第一个销售办公室以来,持续在华投资显示玻璃、汽车玻璃、排放控制产品等领域。
“40多年来,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活力,更是参与其中,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康宁大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刘之菲说,中国是康宁重要战略市场,康宁在中国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中国不单单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更被一些外资企业视作创新引擎。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受访外资企业连续三个季度认为“技术创新与研发”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
“四十年来,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相伴成长。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转型和创新速度能够比肩中国。”康诺一说。
建设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成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构建中国本土供应链体系……近年来,这一老牌跨国车企正紧密联结中国本土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智能电动汽车开发速度。
德国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中国不仅是宝马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更是重要的创新源泉。宝马集团在华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化体系。
中国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更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
今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进一步释放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积极信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商务部组织对含有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内容的规定及措施进行专项清理,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安徽开展“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组织全省60个出访团组赴境外开展外资招引活动;天津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圆桌会,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上海提出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中国各地持续向全球投资者抛出“橄榄枝”。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方式,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跨国公司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愿意在华长期发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欢迎更多跨国公司投身中国市场,共享中国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