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苏侨情” 2025海外华文媒体看江苏|孙建炜:家国情怀筑桥梁,苏马共绘新蓝图

千年丝路,潮涌东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无数江苏籍海外侨胞凭借拼搏精神、卓越智慧和桑梓情怀,在异国他乡奋力打拼,不仅实现了个人事业的腾飞,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纽带。

从南洋商埠到非洲热土,从欧陆腹地到拉美港湾,这群江苏儿女用脚步丈量世界,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基因播撒在异国他乡的沃土上。即日起,江苏省侨联携手新华日报同心圆创新中心、江苏省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国际传播专委会联合推出“丝路苏侨情”2025海外华文媒体看江苏系列报道,选取5位江苏籍侨胞,通过海外华文媒体视角,专栏呈现他们搏击风浪的创业故事,记录他们润物无声的文化坚守,聆听他们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关注我们,共赏这新时代“驼铃帆影”的美好蓝图,见证这血脉相连的江苏力量在大时代经纬中书写共商共建共享的壮丽篇章。

(图: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马两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愈发紧密。近日,受江苏省侨联委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在吉隆坡采访了马来西亚江苏总商会总会长、南海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炜。采访中,孙建炜深度阐述其推动中马经贸合作、助力家乡江苏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深耕东南亚市场三十余年的侨商代表,孙建炜以“同频、共振、共鸣、共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资本纽带、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为江苏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注入新动能。

(图: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架起中马资本桥梁,抢占新兴赛道先机

访谈中,孙建炜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提到,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充满机遇与挑战。如今,当全球化逐渐成为趋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重要经济体,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互补性极强。正是看到了搭建中马资本桥梁的巨大空间,他于2023年创立了马来西亚南海资本有限公司,将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与产品引入马来西亚和东盟地区,为企业开辟新的成长路径,同时协助中国产业实现国际化。

“我认为聚焦新兴产业投资是关键决策之一。在数码金融科技领域,我们抓住马来西亚互联网支付相对空白,但中国技术成熟的契机,将中国先进的数字金融技术引入马来西亚。”孙建炜表示,尽管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但企业积极与当地监管部门沟通,展示技术的可靠性,并通过示范工程让当地民众逐步接受,最终成功获得马来西亚央行的支付牌照,占据了市场先机。这一决策不仅为南海资本带来了丰厚回报,也推动了马来西亚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为后续在其他新兴领域的投资积累了经验和口碑。

谈及从企业家到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名誉会长的身份转变,孙建炜深有感触:“全球化背景下,华侨商会领袖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商会应协助会员企业盈利增长,同时积极推动中马文化交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并在 “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作用,最终实现商业与社会责任的双赢,赢得社会认可,保障企业长期发展。

(图: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江苏基因赋能南洋实践,文化认同催生合作新机

多年来,孙建炜深耕马来西亚市场,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不仅为本土企业注入“中国元素”,助力其产业升级,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成长路径。

“江苏人文精神,特别是‘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进取精神和‘守诚守信、敬贤敬业’的务实理念,对我开拓马来西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孙建炜说道。在数码金融科技领域,他凭借敢闯敢创的勇气,引入中国先进技术,填补了当地市场空白。同时,他始终坚持诚信为本,与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并通过重视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建设,打造了一支高效的团队,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最终在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站稳了脚跟。在投资领域,南海资本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深入研究江苏和马来西亚的优势产业,寻找投资合作机会。如将江苏在智能制造、通讯与互联网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引入马来西亚,参与当地的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商会平台,南海资本组织投资考察团,带领江苏企业到马来西亚实地考察项目,促进双方投资合作意向的达成。另一方面,在人才领域,南海资本通过与江苏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为马来西亚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也为江苏企业输送了解马来西亚市场和文化的人才。

(图: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助力“双五”规划,共建“一带一路”强枢纽

江苏省正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华侨资本如何参与江苏新兴产业布局,孙建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就新能源产业而言,江苏有着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和科研实力,从光伏组件制造到新能源汽车研发,各环节都具备优势。华侨资本可以从技术引进与合作、项目投资两个角度切入。一方面,利用在海外积累的先进新能源技术,与江苏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例如,马来西亚在太阳能资源利用的部分技术细节上有独特之处,可引入江苏共同开发更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另一方面,直接投资江苏的新能源项目,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等,助力江苏新能源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数字经济领域,华侨资本可凭借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帮助江苏数字经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如协助江苏的软件服务、数字娱乐等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建立营销渠道、开展本地化运营。同时,投资江苏的数字经济初创企业,推动创新项目落地,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完善。马来西亚在棕榈油、电子制造等领域具有优势,江苏则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领先。当被问及是否有计划推动两地产业链“强链补链”合作时,孙建炜信心满满。“推动两地产业链‘强链补链’合作是非常有必要且可行。”他表示,在棕榈油产业方面,江苏在食品加工、油脂化工等领域技术先进。可以协助马来西亚棕榈油企业与江苏相关企业合作,开发高附加值的棕榈油深加工产品,如特种油脂、生物柴油等,延长棕榈油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电子制造领域,江苏的高端装备制造优势可助推马来西亚电子制造业升级,提供先进设备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自动化水平。同时,江苏企业可利用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和市场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在生物医药领域,江苏的创新研发能力和临床试验资源丰富,马来西亚则在天然药物原料、临床试验样本多样性上有优势。南海资本将计划推动双方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等,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图: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共商共建共享,筑牢抗风险屏障

在谈到中马合作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时,孙建炜以他在马来西亚参与建设的一个工业园区项目为例,阐述了双方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如何通力合作,确定发展方向及运营模式,并共同管理、共享成果。他强调,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华侨企业增强中马合作抗风险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本地化运营,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融入当地社会,减少因文化差异和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二是多元化合作模式,不仅在投资领域合作,还可以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降低单一合作模式的风险;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合作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孙建炜还特别提到了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他说道:“这是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商会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增强了在马江苏籍商人及华商群体的凝聚力,更成功将江苏的美酒、娱乐和餐饮文化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展示江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商会也积极推动马来西亚侨资企业与江苏企业的合作,利用侨资企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当地市场的熟悉度,帮助江苏企业更好地进入马来西亚市场。例如,组织马来西亚侨资企业家到江苏考察,了解江苏的产业优势和投资环境,促进双方企业的项目对接。

(图:省侨联文化交流部)

锚定新兴产业,培育双文化新生代展望未来,孙建炜介绍,南海资本未来五年将加大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并积极探讨与江苏国企合作设立中马联合投资基金,探索“双循环”下的跨境投资新模式。同时,他也对马来西亚新生代华商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加强对中国市场和政策的了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而对于江苏的未来发展机遇,孙建炜认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是江苏的两大新兴产业,华侨资本可以从技术引进与合作、项目投资两个角度切入,助力江苏新能源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数字经济领域,华侨资本可凭借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帮助江苏数字经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在引导华侨资本利用“双文化背景”赋能江苏-东盟创新合作方面,应积极鼓励新生代华商搭建文化交流桥梁,促进江苏与东盟在创新理念、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

在访谈的最后,孙建炜还表达了对“2025海外华文媒体看江苏”活动的期望。他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向国际传递江苏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开放包容等方面的新形象,并深化江苏与马来西亚的“民心相通”。

从企业家到侨领,孙建炜始终以家国情怀为纽带,推动江苏与马来西亚“同频、共振、共鸣、共发展”。2025年,“海外华文媒体看江苏”活动将向世界传递江苏的科创实力、绿色转型与文化创新,而孙建炜的实践,正为“民心相通”写下生动注脚。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