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C
São Paulo
2024 年 12 月 03日(星期二)

G20现场见闻:巴西政府的重视与组织能力的矛盾展现

冷气足、信号差、流程全靠猜!

【巴中通讯社里约热内卢报道】作为一名记者来到巴西参与报道G20峰会,这是一场巴西政府高度重视的大型国际盛会。然而,透过现场的点滴细节,巴西政府在活动组织上的优缺点却显得尤为鲜明。

安保重视但形式化

峰会的安保措施显得相当严密。作为记者入内,需要经过两次搜身——一次在上摆渡车前,另一次在进入主会场时。虽然检查的程序严谨,但整体过程更像是走形式,缺乏严格性。而停在会场门口的装甲车,配备了重型机枪,但一看车胎没气,就知道是摆设,完全没有实际防护作用。

场馆环境堪忧

主会场设计可容纳近千名新闻工作者,宽敞程度令人满意,但内外温差却堪称“极端体验”。外面烈日高悬,气温高达32摄氏度,进入场馆却仿佛步入冷库,空调将温度调至零度以下,冷得让人发抖。

作为“咖啡大国”,巴西为记者提供的咖啡却与期待相去甚远——淡而无味,令人失望。同样,官方定制的矿泉水似乎只经过简单过滤,与普通自来水无异。难怪美国总统拜登提前从美国为团队带来了饮用水,这种“自备后勤”的做法在现场显得尤为合理。

网络与通信的“尴尬”

峰会组织方宣称为记者提供了全面的Wi-Fi覆盖,但事实却令人啼笑皆非:Wi-Fi几乎无法正常使用,摆放在桌上的网线成了蓝色的“装饰品”。更令人崩溃的是,现场似乎屏蔽了手机信号,大部分手机仅有E信号或勉强的3G网络,5G完全成了奢望。在数字化时代,这样的通信条件令人难以想象。

餐饮与时间管理的挑战

午餐时段再次暴露了组织上的问题。原定时间延迟了40分钟,服务人员耐心向各国记者解释:“这是巴西特色,活动一般都会迟到开始。”然而,既然知道会迟到,为何不早作准备呢?餐食虽种类丰富,但肉类仅能挑选一种,而且只能领取一小块。对于许多习惯丰盛饮食的国际记者而言,这样的安排让人瞬间回到了学生食堂的排队体验。

设备与细节的不足

活动正式开始时,音响设备仍未调试完毕,场馆内国旗摆放得歪歪扭扭,显示出布置上的随意与匆忙。面对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主办方既没有提供网络视频信号,也不允许记者近距离观看现场实况,这让许多人不禁疑问:我们是来报道峰会,还是来感受冷风和空调的?

信息管理的混乱与照片的“翻车”

更让人无语的是,主办方专门为记者们建了一个工作群,原本希望能在群里获得关于活动进展的即时信息,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群里一片混乱,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没人能解答现场正在进行的内容。更离谱的是,官网上传的官方照片只有寥寥五张,其中三张竟然是包括习主席在内的多位领导闭眼的瞬间,这种明显需要筛选的照片非但没有被删除,反而被大大方方地上传到了官网。

而记者们的拍摄条件也堪称“困难模式”——所有的拍照位置都设置在领导人的后方,勉强能捕捉到半个后脑勺。这样的安排不禁让人疑问:这是在“为难”媒体,还是刻意降低曝光度?这不仅浪费了记者们的时间和努力,也让整个活动的新闻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总结

通过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巴西政府对本次G20峰会展现了足够的重视,但组织能力的短板在实际操作中却暴露无遗。从安保、餐饮到通信与设备,每一环节都传递着“用心但欠缺周全”的信号。希望未来的国际活动中,巴西政府能更好地统筹细节,真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提供一个便利、高效的工作环境。

作者Bob Wei

最新消息

推荐阅读

启动通知 OK 不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