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5月29日发布公告,因巴西里奥格兰德州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即日起暂停进口巴西全境禽类及相关产品。这一预防性措施引发海外华人社区广泛关注,特别是从事中巴食品贸易的华侨群体。专家强调,这是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防控做法,不影响两国长期农业合作大局。
科学防控依据
本次禁令背景解析:
- 巴西是全球最大鸡肉出口国,中国是其第二大买家(占比15%)
- 里奥格兰德州病例系南美首例商业养殖场H5N1禽流感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规定疫区周边100公里自动触发贸易限制
- 中国对美、法、日等国也曾采取类似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郑世军表示:”冷冻禽肉传播病毒风险虽低,但临时禁令是国际社会通用做法,体现了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对华侨企业影响评估
主要波及领域:
- 进出口贸易:约50家巴西禽肉出口企业受影响
- 餐饮供应链:部分中餐馆需调整鸡肉采购渠道
- 物流仓储:相关冷链物流订单短期下降
圣保罗华商肉类协会会长陈国强透露:”我们正协助会员企业开拓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同时加大牛肉、猪肉等替代品出口。”
行业应对措施
多方采取的缓冲方案:
- 巴西农业部承诺90天内完成疫区净化认证
- 中国海关总署开通其他农产品快速通关通道
- 中资企业增加国内白羽肉鸡产能(预计提升8%)
- 电商平台启动”替代蛋白”促销(植物肉、海鲜等)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仅涉及禽类产品,巴西牛肉、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出口不受影响。今年1-4月,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仍增长12%。
长期合作前景
专家指出中巴农业合作基本面未变:
- 两国已建立24小时卫生检疫通报机制
- 中国继续保持巴西大豆第一大进口国地位(占巴出口量70%)
- 农业科技合作持续深化(联合研发抗病禽种)
中国商务部强调:”这是技术性临时措施,双方正就区域化管控方案进行磋商,有望在科学评估后逐步恢复贸易。”
对于海外华人餐饮从业者,建议:
- 短期可增加国内供应商采购比例
- 关注海关总署动态更新(预计每15天发布评估报告)
- 利用窗口期优化菜单结构
随着巴西防控措施见效和双边协商推进,业内人士预计部分产区有望在第三季度获得解禁。这再次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食品供应链中,建立多元渠道和应急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