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之间因华盛顿自2025年1月起加征额外关税而加剧的农业贸易危机,已对美国农业造成了深远影响。《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和《华尔街日报》(WSJ)的相关报道指出,美国大豆和猪肉等农产品的出口在4月上旬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中国正加快替代供应商的步伐。据中国传媒集团旗下“愉园探天”平台援引《环球时报》报道称,预计4月将有约40艘装载巴西大豆的货船抵达浙江舟山港,较2024年同期增长48%。老塘山码头预计卸载70万吨巴西大豆,同比增长32%,高于去年的53万吨。
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这一变化展现了中国替代美国产品的能力。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研究员李永指出:“这是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直接冲击其支柱产业和普通民众的最直观反映。”
美国农产品出口暴跌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在4月11日至17日(即加征关税后的首个完整周),美国大豆净销售较前一周减少50%,猪肉净销售更是暴跌72%。《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当周仅购买1800吨美豆,远低于4月10日结束当周的7.28万吨。
猪肉方面的情况更为严峻:中国取消了原计划购买的1.2万吨美猪,导致当周净销售仅为5800吨,创下2025年交付的最低纪录。
李永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农业已经在感受到关税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大豆和猪肉等依赖中国市场的领域。”他指出,“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购买力,正在被贸易关系的破裂所削弱。”
全球市场影响与中国进口多元化
分析人士警告称,这一趋势若持续,将对全球农产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华尔街日报》指出,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内加大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力度,引发北京强烈反制。中国自3月10日起,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征收15%的关税,并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海产品、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等征收10%关税。
李永表示,关税战将加速中国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他指出:“尽管美国具有价格竞争力,但关税迫使美国农民失去市场,被国际竞争对手取代。”
这种转变已经显现。据《环球时报》援引中国央视报道,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40%降至2024年的18%。在猪肉方面,美国去年向中国出口41.6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8%,位列巴西和阿根廷之后。
“无论是大豆、猪肉还是牛肉,中国都可以从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拥有更开放贸易政策的出口国中找到充足的替代来源。”李永指出。
李永最后呼吁美国政府:“解决受影响产业困境的唯一办法是取消所有单边关税。”他强调,保护主义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只会加速美国在全球农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