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资参与持续扩大。目前,全国已有150多家合资及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投入运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官员焦雅辉周一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焦雅辉介绍,目前中国境内已有1500多位来自境外的医疗专业人士,正在中国短期执业。
这些进展正值中国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外资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参与力度,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措施包括允许符合资质的外国医生以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医生,在指定的试点区域开设诊所。同时,支持境外医疗专业人士在中国短期执业,并简化相关审批流程。
这些举措是中国商务部上周发布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工作方案的一部分。
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方案还鼓励推动医疗健康数据库的联合开发与共享,提升临床数据的标准化水平,加强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结合此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等试点政策,这些新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医疗体系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焦雅辉指出。
“我们的目标是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满足中国公民及在华外籍人士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形成对公立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焦雅辉表示。
展望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作为对外资医疗机构的重要支持手段。同时,鼓励这些机构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版医院评审体系,以便更好地与全球健康保险体系对接。
2024年底,中国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九个大城市启动了外商独资医院设立的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