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与巴西两国政府签署了一项重要合作协议,启动横贯南美洲的跨国铁路可行性研究。这条拟建的铁路将从巴西东部的巴伊亚州出发,穿越多州,最终通达秘鲁的钱凯港,目标是显著缩短巴西商品通往太平洋、进而出口亚洲的运输路径。对于中国这一巴西最大贸易伙伴而言,该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协议以虚拟方式签署,由巴西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基础设施公司 Infra S.A. 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共同完成。研究内容涵盖铁路在技术、经济及环境方面的可行性。根据规划,铁路将贯通巴伊亚、戈亚斯、马托格罗索、朗多尼亚及阿克里,直至秘鲁西海岸。
尽管目前尚无明确建设成本和时间表,但协议的初步有效期为五年,可视情况延长。巴西国家铁路交通司司长莱昂纳多·里贝罗(Leonardo Ribeiro)表示:“这是连接两个大陆的技术与外交第一步,旨在缩短距离、加强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关系。”
打造中巴太平洋通道:速度与战略并进
这条铁路不仅是巴西的战略工程,更有望重塑整个南美洲的物流格局。目前,大部分出口至亚洲的巴西商品需从大西洋沿岸出港,经由巴拿马运河运送,整个行程需约40天。而通过连接钱凯港的新通道,运输时间有望缩短至28天,大大提高效率。
钱凯港由中国出资建设,并于2024年正式启用,现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南美的重要支点。尽管巴西尚未正式加入该倡议,但当前与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显然已体现出强烈的战略互补性和共同利益。
推动物流多元化,关注环保与效率
此次合作不仅限于铁路本身,还包括对巴西整体物流结构的全面研究,涵盖铁路、公路和水路之间的衔接与优化。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与矿产出口国,巴西急需更高效的运输方式将大豆、矿石、牛肉等产品输往中国等大市场。而多元化的物流通道也能有效缓解港口堵塞、汇率波动和全球供应链危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巴合作的新机遇
在对外贸易专家看来,该项目不仅是物流工程,更是中巴关系深化的新契机。特别是以马托格罗索州为代表的中西部农业大省,将直接受益于新铁路带来的出口便利。
“这条从巴伊亚通往秘鲁的铁路,将重塑巴西的物流版图,同时提升其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地位。” 巴西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安娜·奥利维拉(Ana Paula Oliveira)指出。
尽管中国在项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巴西方面强调,此类合作基于务实共赢原则,不涉及地缘政治约束,重点在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从贸易伙伴到互联互通的合作典范
该协议的签署,再次彰显了中巴之间的互信与合作。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1500亿美元,涵盖大豆、铁矿石、原油和牛肉等核心领域。
如今,伴随连接南美内陆与太平洋的铁路规划推进,巴西正加速与亚洲市场的融合,而中国也以坚定的步伐参与其中,成为这一历史性转型的关键伙伴。中巴共筑的新丝路,正从纸面蓝图走向现实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