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中国作为推动巴西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应进一步通过产品多样化来挖掘新的合作机遇。巴西农业与牧业联合会(CNA)国际关系部主任苏梅·莫里(Sueme Mori)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刚刚过去的一年标志着中巴建交50周年。借此契机,两国在经贸和政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市场准入、技术科学合作协议、产品采购协议等多项举措。
中国依然是巴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从2024年1月至11月,巴西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达473亿美元,其中大豆是主要出口产品。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其远超巴西的其他贸易伙伴。同一时期,巴西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额为217亿美元,对美国为109亿美元。
关于中国在秘鲁北部建设的昌凯港,莫里表示,该港口未来可能有助于提升巴西农产品的竞争力,优化物流效率。
“我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曾到访过昌凯港,并带领一批生产商参观。我们相信它将有助于促进贸易,优化物流,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尤其对易腐产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
“我们希望这不仅提高了我们与中国的竞争力,也扩大了我们在整个亚洲的影响力。尽管在某些地区仍缺乏通往港口的基础设施,如公路,但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她补充道。
莫里提到中国的新《粮食安全法》和“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中国农业政策的重点,尤其是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尽管中国国内生产预计将增长,但进口仍将保持高水平,尤其是在水果、肉类和乳制品领域。
“新的法律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机遇。它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在食品进口方面的需求。中国在选择供应商时非常注重效率和安全性,我们应该提前洞察并满足这些需求,”她说。
“我们需要多样化我们的产品,密切关注这些趋势,并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不仅限于贸易领域,还包括战略和技术合作,”她强调。
例如,巴西水果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但前提是解决竞争性运输的物流挑战。
“我们在咖啡、高粱、水果、芝麻和碧根果等产品上有巨大的潜力。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快速增长,这也导致了巴西咖啡出口的显著增加,过去几年增长了超过200%。此外,我们也成功打开了高粱和芝麻的市场,目前葡萄也在出口之列,”莫里说道。
她还强调了双边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限于贸易,还可以为农业部门打开新视野。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加强合作,共同创建互利的项目。例如,在国际市场上携手应对共同利益。中国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还涉及投资和技术合作,”她指出。
“例如,中国提高生产力的努力主要依靠技术、生物技术和种子产业。‘一号文件’多次提到种子产业的重要性,这也为我们扩大合作提供了机会,”她补充道。
此外,2024年,CNA开展了多项举措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其中包括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谅解备忘录,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