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鑫
2025年即将到来,但全球经济前景却并不如新年的到来那样令人振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警告称,全球经济正面临低增长、高债务、投资疲软以及经济碎片化加剧等风险。此外,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不确定性更使全球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在这一关键时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积极努力,为全球发展注入信心与稳定。12月初,中国在北京主办了“1+10”对话会,汇聚了10家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对话聚焦全球发展与共同繁荣主题,传递了支持多边主义与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同时,中方与参会组织共同重申了推动自由贸易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共同承诺。
倡导多边合作应对挑战
未来的道路无疑充满挑战,同时也需要紧迫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29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降至3.1%,远低于2000年至2019年疫情前3.8%的平均水平。而肩负越来越多经济重任的全球南方国家,也面临艰巨的任务。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未来十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有12亿年轻人达到就业年龄。然而,同期预计仅能创造4亿个就业机会。
正如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阿贾伊·班加(Ajay Banga)所言,“预测并非命运”,世界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那么,全球应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些紧迫的经济挑战?中国的答案十分明确:全球挑战必须通过多边主义和全球团结来应对。
多年来,中国持续为解决全球发展挑战的多边努力做出贡献。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并增加对国际开发协会(IDA)增资的贡献,为全球最贫困国家提供关键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这10位领导人的会谈中阐明了这一理念:“人类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并非分别航行在约190艘小船上,而是共同乘坐一艘命运与共的巨轮。”
“1+10”对话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它是在“1+6”圆桌会议机制的基础上扩展而来,汇集了包括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在内的代表全球南方声音的组织。
通过开放共享发展成果
“1+10”对话的另一个亮点是中国对开放承诺的坚定不移。在一些国家选择保护主义、筑起壁垒并试图脱钩之际,中国始终坚持扩大开放。中国深知,在当今各国高度互联的世界中,发展只能通过更多的开放而非更少的开放来实现。更多的开放意味着更多的贸易、更多的就业和更多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仅停留在言辞上,而是积极将开放承诺付诸实践。连续七年来,中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全球企业挖掘其广阔消费市场的潜力。中国已全面开放制造业领域给外国投资者,并进一步开放通信、教育、医疗服务等行业。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将海南岛建设成为自由贸易港。通过国际经济平台,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成员分享发展经验,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发展伙伴。
增强增长前景信心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其经济前景对全球信心至关重要。尽管中国目前面临一些内部经济挑战,但这些大多是向高质量发展过渡过程中的阶段性障碍。
中国政府并未回避这些问题,而是积极运用其全面的政策工具组合来促进增长。自9月以来,中国已实施多项促进增长的政策,旨在应对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方面的突出挑战。
得益于这些措施,第四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已显示出显著改善。在“1+10”对话期间,国际经济组织的领导人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未来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话结束后不久,中国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明年将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再次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未来的挑战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025年会带来什么仍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和稳定的基石,通过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繁荣作出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只有在世界好的情况下才能发展好,而中国发展得好,世界会更好。”
编者注:本文作者为一名常驻北京的国际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