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运输船于本周二停靠在广州南沙港二期码头,标志着广州至南美西海岸的首条直达航线正式开通。
这艘船装载了400个集装箱,内含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产品、电器以及其他商品,启程前往南美洲。
由11艘集装箱船组成的WSA3航线,船只的最大容量为10,062个标准箱(TEU),将南沙港与拉丁美洲的主要港口连接起来,包括秘鲁的昌凯港、墨西哥的曼萨尼约港和智利的圣安东尼奥港。
广州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邦成表示:“这条航线的开通将促进大湾区与拉丁美洲西海岸物流渠道的全面升级,进一步优化中拉经济与贸易交流的通道。”
20年前,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首个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根据海关数据,中拉贸易额从2000年的约12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5000亿美元。
这条由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运营、直接连接秘鲁昌凯港的新航线,是中国与秘鲁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的重要项目。
作为南美洲首个智能绿色港口,昌凯港的运营被视为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的典范,帮助将秘鲁与中国之间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省了超过20%的物流成本。
孙邦成指出:“这条航线不仅为来自大湾区的中国制造产品如家电、电子产品、家具和玩具进入拉美市场提供了快速通道,同时也促进了热带水果、太平洋沿岸海鲜、安第斯葡萄酒、木浆、鱼粉和矿产等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位于南沙港区的国际冷链项目已经建设了三座多层冷藏设施,总存储能力达227,000吨。据港口公司介绍,这些设施能够同时检查162个冷藏集装箱,确保从检查到存储的温控商品冷链服务不中断。
该项目被誉为“亚洲最大冷库”,自2019年起已支持来自智利的樱桃通过南沙港的快速通道出口。2024年,智利樱桃的出口量增长了51.4%,中国仍然是该国樱桃的最大出口市场。
孙邦成表示:“随着新航线和其他物流支持的运营,预计更多冷链货物如牛肉、羊肉、白虾、三文鱼、鱿鱼、葡萄、鳄梨、干梅子和梅子等将通过南沙港高效运输到中国消费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