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江苏万里之遥的巴西圣保罗,一所名为“天天华侨教育学校”的华文教育机构,用十四载光阴架起中巴文化桥梁。从用行李带教材到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从扬州乡音到金砖人才计划,校长孙燕萍以教育为纽带,讲述着新时代侨胞的“江苏故事”。近日,受江苏省侨联委托,巴西中国通讯社记者严佳专访了孙燕萍,揭秘其办学初心、文化融合实践与对中巴教育合作的深远布局。


从文化火种到教育生态构建
2010年,圣保罗华人社区正值生育高峰,中文教育资源却捉襟见肘。“当时我婆母是知名华文教师,我们婆媳联手创办了学校。”孙燕萍回忆道:“我负责学校管理和师资,婆母负责教学。”学校的名字来自毛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014年孙燕萍首次入驻巴西正规学校——蓝十字军警子弟学校市中心校区进行教学,第一次把中文教育带入了巴西校园。“如今我们天天华侨教育学校拥有4个校区,与十几所巴西学校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招生、进行艺术和体育特长生的培训,合作学校覆盖圣保罗中心区东区和南区,这也代表圣保罗巴西教育系统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可。”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真正的考验始于2015年。“当时教材运输与师资短缺成为瓶颈。由于巴西与中国路途遥远,正式的课本很难运抵巴西,我们被迫采用过很多方式,老师们回国探亲都化身‘人肉快递’,行李箱塞满课本,可数量仍然远远不够。”孙燕萍说,直到近年打通教材进口通道,同时配合国内师资培训,学校才突破发展瓶颈。关于师资方面,我们每年都会派遣老师回国参加各种培训,特别希望家乡江苏的学校也能够有类似的培训,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机会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圣保罗封城期间,学校率先运用“江苏智造”的理念搭建了在线教学体系,意外开辟了覆盖全巴西的华文“云端课堂”。“当时,巴西圣保罗全部的学校都停课,我们学校一直在坚持网课,这样反而让更多远离市中心的华人子弟有了学习中文的机会。如今,我们有从幼儿园到九年级的全套网络教学体系,吸引着很多外州的学生在上网课,在巴西华文网络线上线下结合教育这块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说到这里,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谈到办学的出发点,孙燕萍表示,初衷其实就是为了让华人华侨的第二代能够熟练地使用中文和葡语,成为中巴两国沟通的重要桥梁。“巴西当地学校都是半天制课程,剩下的半天学生可以在我们这里学习中文。”孙燕萍看准这样的机会和圣保罗蓝十字集团军警学校积极建立联系,联合办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学校与本地的孔院合作开设了HSK的考试。每年都会有一批学员经过HSK的考试会到中国上大学。“我们很希望和江苏有关方面的大学接触,让巴西华二代回到中国家乡江苏去学习,并能够带动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孙燕萍表示。
吴韵汉风融入拉美土壤
作为扬州籍侨领,孙燕萍积极将家乡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体系。“我们正积极对接江苏当地侨务部门,计划推出江苏主题游学,带孩子们感受扬州园林的巧思和吴文化的细腻。”孙燕萍透露,家族三代人深度参与侨团建设,姑妈和堂哥曾担任巴西江苏同乡总会会长,每年组织乡情联谊活动。


在学校图书馆中,藏有2000余册图书,其中520册来自江苏南通华侨图书馆的捐赠,并在巴西设立了全球第85号华侨图书馆,每本书籍都附有国内儿童的手写祝福。这些图书和寄语感动了很多华裔新生代和家长,也迎来了更多本地华侨华人自发捐赠的图书。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独创“中文+葡语+课业辅导”模式,将江苏数学思维训练转化为“东方魔术课”,古诗词教学融入桑巴节奏。校庆活动中,巴西学生用葡语演绎《茉莉花》,华裔孩子表演巴西战舞卡波耶拉,这种文化混搭赢得满堂喝彩。


构建金砖人才“立交桥”
面对中巴经贸往来激增,孙燕萍瞄准双语人才缺口:“中国产品已深入巴西生活,但中葡双语人才仅占需求量的15%。”学校正与国内联考机构合作,推动更多华裔新生代通过“华侨生联考”回国深造。


此外,孙燕萍认为,江苏是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大省,在吸引外资、推动国际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因此也希望能够组织巴西的教育机构参观访问家乡江苏的智能线上线下结合教育体系,让两国在开展教育合作、中葡文办学领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认识。对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她提出更加务实方案:“若能建立‘中巴青少年交流基金’,资助往返旅费,将极大促进民间交往。”据悉,该校正筹划“百名巴西学子访华游学”项目,首选目的地正是江苏。


绘制教育数字丝路蓝图
站在学校图书馆的巴西地图前,孙燕萍用激光笔勾勒出新的教育版图:“未来五年,我们要在里约、巴西利亚复制‘天天模式’,让江苏教育文脉和经验辐射整个巴西。”据介绍,随着金砖合作机制深化,学校正升级为区域性联考辅导中心。除现有中文强化课程外,新增江苏高考、黄冈考题真题解析、长三角产业认知等特色模块。“我们期待与江苏高校签订‘优才通道’协议,让通过联考的华裔子弟优先获得入学机会。”
同时,作为巴西江苏同乡会核心成员,孙燕萍筹划每年组织50名巴西教育工作者访江苏,并邀请江苏教师来巴开展沉浸式教研。
采访尾声,孙燕萍展示了一段特别视频:采访尾声,孙燕萍展示了一段特别视频:圣保罗校区里,孩子们用扬州方言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频连线那头,扬州的家人含笑拭泪。跨越十二个时区的声波共振,恰似新时代侨胞书写的精神图腾——走得再远,教育的根脉永远深植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