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通讯社11月12日综合讯——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来自全球各地的飞机正有序接受“体检”。机库内一片繁忙,维修工人穿梭其间,停机坪上还有多架飞机排队等候。这一幕,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深切感受到海南自贸港临空产业的勃勃生机。
11日,“开放新海南·活力自贸港——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位于海口的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家境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访参观,了解这座“飞机医院”的成长历程,见证“自贸港速度”和开放新活力。
该基地是海南自贸港核心引擎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示范项目,于2022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基地位于空港综合保税区内,坐落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东侧,大修与喷漆机库直接连通机场跑道,为全球飞机维修提供了极大便利。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目前已获得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及OEM(原始设备制造商)颁发的22张航空维修许可证和授权资质,拥有2235项航空部附件维修能力认证,并享有第五、第七航权及自贸港“零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得益于海南自贸港独特的税收制度,如“零关税”“双15%”所得税等政策红利,企业可节省约10%至15%的维修成本,在降低开支的同时提升效率。目前,基地喷漆效率已位列全球第一:窄体机6天即可完成整机喷漆,宽体机则控制在12至15天内完成。
自投运三年多以来,基地在境外业务发展方面表现亮眼:机体维修业务量增长6倍多,保税航材进出口值翻近1倍,境外客户数量增长近3倍,航空喷涂业务量增长超过一倍,国际业务占比从13%飙升至50%。

基地负责人表示,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闭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托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优势,基地将聚焦全产业链条,提升飞机维修产业能级,并布局航空高端制造、再制造及航材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维修+制造+资产管理”三位一体的航空产业生态。
再过一个多月,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基地计划依托更加开放、便利、优惠的政策,引入临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引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打通飞机维修全产业链,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辐射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新引擎”。这一举措将助力海南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化一站式飞机维修平台,推动形成服务全球市场的航空维修中心。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