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对华技术战的效果适得其反?

量子技术处于新一轮科学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

(Foto: CGTN)

2025年标志着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然而,就在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新规,限制个人和企业对中国先进技术领域(如量子计算)的投资。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国试图以政治目的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但这些努力注定会失败。

量子技术位于新一轮科学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主要分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高精度量子测量三个领域。作为全球两大技术强国,中国和美国在这三个领域各具优势。2024年10月28日,美国政府发布了一项针对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禁令,声称美国对华投资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这项禁令于2025年1月2日正式生效。

近年来,中美科技合作面临重大障碍。从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封锁和制裁,到技术管控、交流中断以及人才流动的阻碍,美国人为制造了诸多障碍,试图在技术领域推动所谓的“新冷战”和“脱钩”。

那么,美国是否达到了其目的?事实证明,这些努力徒劳无功。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00个量子比特的纠缠,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目标的国家。同时,美国政府的压力实际上加速了中国在芯片设计和设备制造方面的进步,而这一进步受到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所推动。

那么,美国新的投资限制规定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中国的量子技术市场大部分投资来自本土企业,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资金源于国内公司。这意味着美国的新规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有限。相比之下,美国自身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美国是中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半导体领域的主要外国投资者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苹果、微软、通用电气、IBM、特斯拉、英特尔和高通等美国企业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随着新限制的实施,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利润和商业空间预计将受到挤压。

再过两周多,美国将迎来新一届政府。外界期待美国当局在对华科技合作问题上采取更加理性的方法,纠正此前的错误,使合作成果惠及两国及全世界。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