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科技博弈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国网络信息主管部门于本周四(7月31日)正式约谈了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驻华代表,指出其面向中国市场的人工智能(AI)芯片产品H20存在“重大安全问题”。这场约谈引发海外华人高度关注,也再次将半导体领域的中美技术竞争推上风口浪尖。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相关问题涉及H20芯片可能内嵌的“地理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这些功能若被滥用,可能对数据主权、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限制下的替代产品,也难逃质疑
H20芯片原是英伟达为绕开美国出口限制而量身打造的“缩水版”AI芯片。此前,华盛顿对先进半导体出口中国实施严格限制,英伟达旗舰级芯片A100、H100等产品因此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为维持对华业务,英伟达推出了H20等降级产品,并在7月获得美方批准向中国销售。然而,中方监管机构对其硬件结构和内置功能展开技术审查后,认为其中依然存在“安全漏洞”。
消息指出,部分美方专家曾对外表示,这些新型号芯片可能已被植入“硬件级”地理追踪与远程控制模块,具备在特定条件下被“关闭”的可能性。
中美科技拉锯背景下的又一波澜
英伟达是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导者,其芯片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科研计算和生成式AI等关键领域。对中国市场而言,这些芯片不仅影响企业竞争力,也关乎国家科技自主能力。
中国的强烈反应,也体现出在“数据信任”与“自主可控”理念日益成为全球焦点的当下,芯片已不仅是技术产品,更是国家安全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近年来加速推动本土芯片产业发展,力争在AI算力与基础设施层面摆脱对外依赖。英伟达芯片风波也可能加快中方对国产替代方案的部署步伐。
海外华人观察:警惕技术中的“看不见的后门”
对于遍布全球的华人社群而言,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中美之间技术信任赤字的扩大,也再次提醒我们数字化时代中“安全”的复杂性。
正如不少海外技术人士所指出的,芯片的黑盒结构往往难以完全审计,即使是功能受限的版本,仍可能隐藏着不可控的行为逻辑。
面对人工智能崛起所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构建一套安全、可控、透明的技术标准体系,已成为全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共同的挑战。而中国正试图以自身方式参与规则制定,不仅保护本国利益,也在引领全球数字治理话语权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