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2日,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拉山口口岸(又称阿拉套山口)已累计开行超过6000列中欧班列,再创历史新高。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陆路门户,阿拉山口正持续发挥中欧经贸运输的战略枢纽作用。
据阿拉山口海关介绍,今年以来,该口岸不断优化通关流程,将货物入境平均通关时间从过去的两到三天缩短至不足16小时,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同时,每列返程班列在口岸的重新装载时间平均仅需两小时,实现高效周转。
每日超21列班列通行 创纪录高峰
2025年以来,阿拉山口平均每日通行21列中欧班列,单日最高纪录达30列。班列运输网络已覆盖中国26个省级地区,并通达包括德国、波兰、匈牙利在内的21个欧洲国家,形成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运输货品涵盖200余类商品,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到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与电子设备,充分展现出中欧班列在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和产业链互联中的关键作用。
高效通关释放口岸新活力
随着数字化监管与智能调度系统的引入,阿拉山口实现了铁路、海关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运行。新的作业模式大幅降低了等待时间,也为企业节约了运输成本。
口岸负责人表示,阿拉山口正积极推动“智慧口岸”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运能、优化仓储体系,并在跨境结算与绿色能源运输方面探索创新机制,助力中欧班列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构筑亚欧经贸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阿拉山口中欧班列的持续增长,不仅提升了中国西部的开放水平,也为欧亚大陆的产业链稳定和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
专家指出,中欧班列的高频运行凸显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国际供应链的活力。通过缩短运输周期、稳定运价和提升时效,班列正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经济纽带,见证着亚欧互联互通的新时代。
阿拉山口的繁忙场景,正折射出中国与世界共赢共进的开放格局——车轮滚滚间,载着的不仅是货物,更是贯通欧亚的合作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