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近日宣布,因违反国家安全及市场监管相关规定,14家外国企业被禁止在境内开展经营活动。据官方通报,这些企业主要涉及数据安全、国防科技、关键能源及高端制造等敏感领域。有关部门指出,部分公司长期从事“未经批准的数据采集、跨境信息传输及不当技术合作”,严重危及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商务部联合声明表示,禁令是依据《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和《外商投资法》实施的,属于“依法依规的防护措施”,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声明强调,中国欢迎守法合规的外资企业继续参与中国市场,但“不会为危害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行为留有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显示中国在高科技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监管正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全球技术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自2023年以来,中国已多次要求境内外企业加强数据合规管理,并推动建立本地化数据存储与供应链安全机制。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此轮行动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希望构建一个更平衡、更安全的国际经贸体系。通过完善法律与监管框架,中国力图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新的战略平衡,同时保障自身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利益。
目前,被列入禁令的14家公司有30天时间提交复审申请或整改方案。有关部门表示,若企业能“全面消除安全风险并符合中国法律要求”,其市场准入资格可重新评估。这一机制体现出中国坚持“审慎、透明、可预期”的治理原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仍保持外资合作的开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