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巴西在COP30期间推出的一项核心倡议,“碳市场监管开放联盟”近日在贝伦正式完成首次集结。由巴西提出、面向各国开放的这项自愿性合作机制,已吸引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18个经济体加入,共同探讨如何为碳信用交易建立统一标准,并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实现互联互通。
首场会议于11月15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举行,列入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的正式议程之中。根据巴西方面介绍,联盟希望通过协调规则和对接系统,为全球碳交易带来更高的流动性、可预见性和透明度,减少碎片化带来的监管成本和不确定性。在当前各国纷纷布局碳定价工具、加快制定本国碳市场规则的背景下,这一多边平台被视为一次尝试在“规则层面”先行对话的探索。
巴西外交部气候与环境秘书毛里西奥·利里奥表示,合规碳市场在推动经济脱碳和落实《巴黎协定》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通过给减排和环境服务定价,为保护森林、修复生态等提供稳定回报;另一方面,也抬高高碳活动的成本,促使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真正纳入气候因素。他强调,联盟的目标是在确保环境完整性的前提下,推动全球向“公正转型”迈进。
巴西财政部副秘书长拉斐尔·杜布克斯则指出,联盟将为成员国提供一个常设平台,共同梳理和分享监测、报告与核查(MRV)、碳账户核算以及补偿机制(碳抵消)方面的最佳实践。通过对标与互认,不同国家的配额与减排量将在未来更容易在跨境交易中获得信任和定价基础,从而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清晰的信号。他强调,这一承诺完全自愿,但参与国都认同:只有提高制度的严谨性,碳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减排效果,而不仅仅是“金融游戏”。
目前,加入联盟的成员包括巴西、中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智利、德国、墨西哥、亚美尼亚、赞比亚、法国、卢旺达、安道尔、几内亚、新西兰、摩纳哥、新加坡和挪威等。对关注气候议题和绿色投资的海外华人而言,中国与欧盟同时站到这张谈判桌上,意味着在如何设计高质量碳市场的问题上,巴西正成为一个重要协调者,而中国也在以积极姿态参与新一轮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的塑造。随着COP30谈判推进,这一以巴西为枢纽、同时牵动中欧多方的碳市场合作平台,或将成为观察未来全球减排路径和绿色机遇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