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再次强调国家主权不容干涉。在近日结束的中美贸易第三轮谈判之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公开表示,可能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高达100%的“二级制裁性关税”。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佳坤作出强硬回应,明确表示中国“将根据国家利益采取适合本国的能源供应措施”,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郭佳坤的回应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不会接受任何来自外部的单边威胁,尤其是在能源战略和国际贸易方面。
这番交锋发生在7月28日至29日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之后。据悉,本轮谈判虽未就延长90天关税缓和期达成最终协议,但双方就“继续推动延长期限”的议题达成了共识。
特朗普再施压,拟缩短俄乌停火期限
有关俄油加税的风波起源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苏格兰高尔夫俱乐部发表的一项声明。他提出,若俄罗斯在“10到12天内”未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将对其贸易伙伴国启动100%的“二级制裁关税”。
在贝森特被问及是否与中方就此关税威胁进行沟通时,他表示:“中国人对他们的主权非常认真。我们不想干涉他们的主权。如果他们愿意承担100%的关税,那就让他们去承担。”
这种表态不仅在外交层面引发中方反感,也加剧了外界对美方将贸易议题武器化的担忧。
斯德哥尔摩谈判未达成延长协议,但对话持续
中美贸易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于5月10日至11日进行第一轮谈判时达成了互相减税协议:美国将对华关税从34%降至10%,中国也将报复性关税从125%降至10%。而7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本被市场预期为将该协议再延长90天。
但中方副商务部长李成钢指出,目前仅达成继续推动延长期限的意向,尚未有正式决议。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谈判中并未涉及对芬太尼等化学品的20%税率问题,因此关税削减维持在24%的水平。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表示,将会向特朗普汇报斯德哥尔摩谈判情况,并由其决定是否延长协议期限。
评论:中方展现稳定外交立场,彰显战略自主
面对来自美国的“施压外交”,中国展现了清晰而坚定的立场。无论是在应对关税争端还是在能源政策的独立决策上,中国都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拒绝在战略选择上被外力左右。
对海外华人而言,这一立场凸显了祖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定力与智慧,同时也表明中国愿与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伙伴一道,推动更加平衡与多极化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