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亚讯——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家于7月11日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的一处牦牛繁育基地成功诞生了一头克隆牦牛。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高原畜牧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未来牦牛品种改良和高海拔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这头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克隆牦牛重达33.5公斤,比一般新生牦牛略重。据现场记者观察,这头全身黑色的牦牛犊身体健康,能够自行行走,状态良好。
此次克隆项目由浙江大学、当雄县政府以及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于2023年7月正式启动。科研团队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完成了该牦牛的培育。
浙江大学牦牛克隆研究团队负责人方盛国教授表示,这项技术将为牦牛品种改良、高原地区优质畜牧体系建设发挥关键作用。“克隆技术不仅有助于保存优良品种,还能提高牦牛的经济价值和适应性。”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科动物,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计来源,也是高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肉、奶、皮毛和运输能力长期以来支撑着高原牧区的生产生活。
随着中巴两国在农业和生物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这一技术突破也引发巴西学界与畜牧业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巴西南部和中西部高原地区,类似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养殖业发展或将借鉴中国在牦牛克隆和品种改良方面的经验。
巴西中国通信社(Agência Brasil China)将持续关注中国在生物科技与农业现代化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为巴西及全球华人读者提供权威资讯与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