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9月正式启用位于贵州的花江大峡谷大桥,这座大桥以625米的高度成为全球最高的大桥,几乎是埃菲尔铁塔的两倍。全长2.9公里的大桥横跨关岭与贞丰两县,把原本两小时的车程缩短至仅需两分钟,被誉为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大桥自2022年开工建设,并于8月完成载荷测试。除了交通功能,这一项目还深度结合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包括213米高的全景电梯、近一公里的玻璃栈道以及观景塔,体现了贵州通过大项目推动经济增长与旅游升级的思路。
《人民日报》将该大桥称为“新的中国奇迹”,赞扬了贵州在速度与智慧上的突破。分析人士指出,这类宏大工程不仅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更强化了中央政府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战略。
工程团队同样为此感到自豪。大桥总工程师刘浩(42岁)表示,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强风和陡峭山坡等困难,团队最终通过采用更轻的拱形结构,将整体重量减少30%,从而提升了安全性。刘浩说:“当大桥通车时,我一定会带女儿来看,让她知道这又是一代工程师共同完成的伟大工程。”
然而,快速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伴随风险。就在上个月,青海一座在建大桥坍塌,造成至少12人遇难,再次引发社会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作为中国最贫困且多山的省份之一,贵州近年来已建成11个机场和完善的高速路网,成为展示中国基建成就的“窗口省份”。花江大峡谷大桥的启用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当地交通和旅游吸引力,也印证了习近平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李强倡导的以大型项目带动消费、旅游与区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
尽管部分学者如丹·王(Dan Wang)批评此类模式过于偏重宏大工程,而忽视了对居民的直接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花江大峡谷大桥已成为中国利用基础设施推动发展与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象征。对于海外华侨华人而言,这不仅展现了祖国在工程技术上的雄厚实力,也象征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持续增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