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五年规划瞄准“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占比”

从收入分配到社保、住房与服务供给,多维举措释放内需潜力。

(照片:转载)

中国在下一阶段五年规划中把“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占比”列为核心目标之一,意在推动经济结构从投资与出口驱动进一步转向以内需为主、消费为先的高质量增长。思路并非只靠刺激短期购物潮,而是通过制度性安排增强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安全预期,让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同步提升,形成更稳固的“收入—消费—生产”良性循环。

在“钱袋子”层面,规划强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与持续增收:推动就业容量与质量并进,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减轻小微主体负担,鼓励灵活就业者纳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税费端将更注重精准减负与结构性激励,让新增收入更多转化为稳定消费。

要释放被高预防性储蓄“锁住”的消费,还需以更强保障兜底。规划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一体化与全国统筹,提升医保报销与异地结算便利度,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生育、托育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通过降低家庭在医疗、养老、育儿上的不确定支出,减轻“后顾之忧”,让居民把“能花”“敢花”落到实处。

大宗与服务并举,是撬动消费结构升级的另一条主线。汽车、住房及耐用消费品将以“以旧换新”“绿色节能”与品质升级为抓手,带动家电、家居、充换电等产业链协同扩容;居住领域强调保障性与改善性供给并重,促进存量住房更新与社区配套完善。服务消费方面,文化、旅游、体育、养老与健康服务将扩大优质供给,以更好的产品与场景满足多层次需求。

数字与金融基础设施是消费扩容提质的“看不见的手”。规划要求完善县域与三四线城市商业网络、冷链与即时配送体系,打通城乡双向流通;在数据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前提下,规范发展平台经济与消费信贷,提升支付便利性与风控水平,培育更多“微度假”“微改造”“微更新”式的生活性消费增长点。

展望未来,居民消费占比的抬升被视为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双循环”深入推进的关键变量。政策落地的发力点将体现在三件事上:一是持续增加可支配收入并稳定预期;二是以公共服务减轻刚性开支;三是以高品质供给和更优的商业生态激活潜能。若这些环节形成合力,家庭账本更“厚实”、消费更“敢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能将更具韧性与活力。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