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全球首台“海洋显微镜”在中国南海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全球海洋观测技术进入了新的里程碑。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历时五年研发,是目前世界上首个可以在深海极端环境中实时高分辨率观测海洋微观生态的设备。
“海洋显微镜”的最大突破在于其能够连续监测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微塑料颗粒以及微型污染物的动态行为和相互关系,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数据。
中国科学院表示,该设备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碳循环、海洋酸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课题,同时为海洋污染治理和可持续渔业管理提供科技支持。
此前,国际科研界一直缺乏能够在深海高压、高盐度和低温条件下运行的此类设备。中国“海洋显微镜”的问世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也再次彰显了中国在海洋科技自主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
专家指出,这项技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中国科学界已经提出愿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巴西等拉美国家,展开科研合作,利用“海洋显微镜”共同探索和保护大西洋与南极海域的生态系统。
对于全球华人来说,这项重大科技突破不仅是祖国创新实力的象征,也为提升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