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等挑战,中国政府再出新举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本周三(7月30日)召开发布会宣布,自2025年8月下旬起,全国将统一启动儿童托育补贴制度,为有3岁以下子女的家庭提供财政支持。
根据政策内容,自2025年1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在满3岁前每年可获得3600元人民币(约合500美元)的育儿补贴。此外,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但仍未满3岁的婴幼儿也可按剩余月数获得按比例发放的补贴。
家中任意一名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均可提出申请。申请方式包括线上登录“全国托育补贴信息系统”或通过指定的线下渠道办理。
据官方估计,此项政策将惠及超过2000万户家庭,成为近年来人口支持政策体系中的一项关键补充。
育儿成本高企,育龄家庭迎来政策“减负”
近年来,中国育龄家庭面临育儿成本高、照料资源紧张等现实困境。从托育机构费用、早教投入到父母职业发展受限,多重压力让“敢不敢生”成为许多年轻家庭的现实考量。
“补贴虽然金额不算巨大,但意义深远。”北京一名二胎妈妈对本报记者表示,“它体现出国家对家庭育儿责任的认可,也为我们这些正在养育小孩的家庭带来一份实际帮助。”
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多地政府已在扩大普惠性托育机构覆盖率、提供弹性工时支持等方面试点探索,形成更加系统化的人口支持政策组合。
生育率回升初现端倪,托育体系仍需完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自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滑,直到2024年才出现轻微回升。专家分析,尽管出生率略有改善,但要形成稳定正向趋势,还需从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为家庭创造有利环境。
“补贴政策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建立起一个既可负担又高质量的托育服务体系。”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明远指出,“让年轻人愿意生、敢于生,关键在于让他们看到未来可期。”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正通过财政补贴、产假延长和托育服务普及等手段积极应对人口减少问题。例如,法国、韩国和新加坡都推出了较为成熟的家庭支持体系。中国此次推出的全国性托育补贴,也标志着其在人口战略调整上的积极行动。
对海外华人而言,这一政策不仅展现了中国政策重心的转变,也透露出对家庭、对下一代的高度关注。对于考虑回国发展或抚养子女的侨胞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利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