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亚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7月17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IP)领域的合作关系,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多个方面。这一声明是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实施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的,彰显出中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申长雨指出,中国与包括金砖国家成员在内的主要国际伙伴,建立了完善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协同、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和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互认与保护。
全球创新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与巴西、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开展了深度合作。例如,中国与巴西国家工业产权局(INPI)持续推进商标、专利审查等方面的交流机制,为中巴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
“通过互信与协作,提升了中外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创新环境。”申长雨强调。
十四五期间主要成果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2021年至今,中国本土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长,授权周期进一步缩短。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球领先,商标国际注册也实现稳定提升。
同时,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方面加大力度,2024年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超过4万起,显示出政府对保护创新成果的坚定态度。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
专家指出,知识产权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基础设施、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的项目落地实施,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日益增加。
在与巴西等拉美国家的合作中,除传统产品商标专利外,双方还加强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知识产权协同创新。
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坚定
申长雨表示,面向“十四五”后半程,中国将继续推进知识产权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跨境知识产权交易规则,支持中外企业共同参与全球技术转移与创新资源配置。
他还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不只是经济工具,更是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们欢迎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共建知识产权良好生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