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已经在全球贸易版图上超越美国,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推行的高关税政策,反而可能成为推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更进一步的“助推器”。
自今年4月2日美国启动所谓“解放日”关税政策以来,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出现放缓趋势,而中国的贸易表现则保持稳健。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3.04万亿美元,同比微增1.7%;同期,美国的贸易额为2.92万亿美元,虽同比增长10.2%,但增长势头在二季度明显降温——从年初的每月超5000亿美元,下滑至6月的4441亿美元,创下阶段低点。相比之下,中国的贸易额自关税政策实施后保持平稳增长。
回顾21世纪的贸易竞争格局,变化尤为显著。2000年,美国的对外贸易额是中国的4倍,而当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集中在古巴、伊朗、缅甸、朝鲜、阿曼、苏丹、越南等少数国家。二十多年后,这一格局彻底改写——据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的可视化数据,从2001年至2023年,全球“红色”(与中国贸易额更高的国家)迅速扩张,将“蓝色”(与美国贸易额更高的国家)挤出了大片地区。
这种变化在拉丁美洲体现得尤为明显。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取代美国,成为该地区多个国家的首要贸易伙伴。以巴西为例,2000年中巴贸易额仅为28亿美元,而到2024年已跃升至1884亿美元,增长超过65倍;相比之下,同期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额增长约2倍,从292亿美元增至920亿美元。
专家分析认为,虽然高关税短期内刺激了美国部分行业的贸易活动,但从全球竞争视角看,这一政策可能加速美国的市场萎缩,同时为中国稳固和拓展全球贸易网络创造条件。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不仅有望进一步扩大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也可能在高端制造业、绿色能源等领域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
对于海外华人而言,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合作机会将持续增强。无论是在亚洲、非洲,还是在拉美,中国商品、技术与资本的存在感,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与中企合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