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国内企业已成功研发出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样品,并进入试生产阶段,标志着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进展。与此同时,中国车企率先在量产车型中应用“半固态”电池,为未来全面固态化铺路。
安微安瓦新能源科技(Anhui Anwa New Energy Technology)依托奇瑞集团与国轩高科的支持,第一代固态电池样品已在芜湖试点生产,能量密度约136 Wh/磅。该公司正推进二代(约181 Wh/磅)电池,计划到2027年批量投产,更长期目标则是提升至227 Wh/磅,进一步强化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截至2025年,其生产线年产能达1.25 GWh,并计划建设年产5 GWh的固态电池研发与制造基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最早将半固态电池导入民用领域。由上汽集团支持、名爵(MG)品牌开发的MG4车型,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锰基半固态电池的平价量产车。这种电池使用凝胶电解质,仅含5%的液体部分,能量密度约180 Wh/kg,兼具更高安全性、更长寿命和更快充电特性,预计售价区间在人民币8万元至12万元之间。
业内也不乏探索完全固态路线的案例。国轩高科推出固态电池先导线,推进全固态Gemstone电芯的小批量产测试。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估测,完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前后首次搭载于新能源汽车,至2030年开始实现规模化生产。
中国在固态电池时代的跃升,不仅展示了技术导向产业化的探索路径,也为汽车领域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具成本优势的动力选择。随着产业链持续夯实、量产渐近,我们正迎来电动出行的全新动力格局。